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市场 > 正文

深圳房改重在落實 需配套制度跟進關鍵環節克難

中國網   2018-06-12 09:29

[摘要] 近日,深圳住房制度改革備受關注,市場將其解讀爲深圳的“二次房改”。

近日,深圳住房制度改革備受關注,市場將其解讀爲深圳的“二次房改”。不管是放在“房住不炒”、“租購並舉”長效機制亟待建立的大背景下,還是置于近兩年國家及各地出台近300次調控措施,但仍未能抑制房價上漲、“炒風”依舊的現實境況下,作爲改革開放窗口、住房市場化開始的城市,深圳房改方案都值得仔細研讀。

住房制度頂層設計上,可以說深圳要顛覆1998年房改以來的架構。首先,土地供應從單一政府渠道向政府、企事業單位、村集體、棚戶區、外圍深莞惠等多元渠道轉變;其次,住房供應由商品房爲主,向政策性住房爲主轉變。

其中,特別是主導供應的政策性住房,以市場房價的50%~60%、市場租金的50%配置,被認爲是應對近十年房價“屢調屢漲”的真正長效機制。

不過,筆者認爲,深圳住房改革頂層設計的上述描述,在近兩年國家及各地都有系統的部署,包括深圳2011年“十二五”、2105年“十三五”規劃中,甚至,十八大重啓改革議題以來,遵循“設計-規劃-落地”,國家及各地也都有明確的措施。問題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像住房這等系統性強、落地棘手的改革,從不缺頂層設計,缺的是配套制度的跟進、關鍵環節的攻堅克難、各職能部門協調而非推诿和扯皮。

深圳住房改革,筆者認爲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首先,供地確實要多渠道。事實上,2008年出台《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後,多渠道供地便已經開啓了,但兩個最重要的渠道,即以城中村爲主的城市更新、工業區改造,現在看來其對住房問題的改善效果有限。

其次,供應新房90%的城市更新,盡管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功能,增加了單位空間的住房供應,但由于其要配建保障房、提供配套和公共空間,還要繳納地價,再考慮到隨房價高漲的拆遷成本(實物補償拆賠比在1:1.2),城市更新本質上産生了推高了房價的作用。

2008年以後,深圳告別外向型經濟依賴,空間集約的現代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超過70%。客觀上,適應新興産業集聚人口、住房需求崛起,占深圳存量建設用地近50%的傳統産業空間、1000多個工業區,很大一部分可以調整爲居住用途。

但是,由于掌握用地的主體傾向開發商品房、政府規劃調整不足、教育醫療等配套難落地等緣故,工業區轉型最後出來的卻是形形色色的“類住宅”,如商務公寓、公寓式辦公、酒店式公寓、創新用房等,浪費了土地資源,“類住宅”等也驅動了投資炒作。

現在,深圳任何一個角落,即便是毗鄰低房價的莞惠,成本也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深圳此次房改要保護受高房價衝擊的人群,但也是保護城市需要的優勢産業人口。

從城鎮化(由鄉入城)到都市化(由小城市到大城市),類似深圳這樣的超大城市,缺乏彈性的住房供應,難以匹配城市天然優勢下,人口的大規模流入,少數人基于財富配置的投資需求,讓多數常住人口難以置業安存,這才是大問題。自住和投資需求在實操中難分,政策性住房著力點在人才、公共服務人員,會導致“福利陷阱”。

建立跨區域的、統一的土地市場,這是像深圳這樣高度城市化的超大城市存量盤活,疏解需求、解決住房難題的路徑。

實際上,深莞惠和穗莞深的産業體系重構、空間利用重構已暗流湧動。比如,基于高成本考慮,深圳很多企業早已在這兩個都市圈內重新布局産業鏈上各環節的落子。相應地,住房需求也開始向外轉移,目前深圳和東莞、惠州跨界的區域,樓市購買力90%來自深圳。但是,跨區域土地統一利用、交通體系無縫對接、教育醫療均等配置,涉及政府層面的協作和跟進,始終沒有跳出開會的層面。

結果,規劃和配套難到位,産業鏈在更大的空間範圍內的重構難以實現,反而是産業因高成本整體外遷。同時,也造成高度集中的住房需求無法疏解到外圍,深圳房價繼續在逼仄的空間內再攀新高。

而深莞惠、穗莞深區域一體化的利好,部分異化爲投資性住房需求,劣幣驅逐良幣,到臨深區域買房的,很多是投資炒作需求。短短2~3年,這些區域的房價也翻了2倍。

現在,兜住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下,房價高位徘徊。因此,即便想通過軌道交通延伸,將高度集中在深圳區域的住房需求,輸送到外圍,成本已不可同日而語,需求的實現難上加難。

總之,地方政府研究發布住房改革文件,值得稱頌。

但筆者認爲,對深圳而言,2008年以來的十年,無論是空間潛力,還是成本優勢,是推進住房改革的機會,但目前,空間潛力有限,高成本讓任何騰挪舉步維艱,推進住房改革也將面臨著重重困難。

當然,改革取決于決心,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爲國家戰略,房地産買單的軌道交通在快速延伸,加速推進深莞惠、穗莞深的一體化進程。都市圈的形成,讓騰挪空間還是擴大了。

如果土地規劃和使用能做到一體化,建立區域統一的用地市場,公共服務能均等化,還是能夠做到不動存量的前提下,通過增量來破解供求結構性失衡的局面。

(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李宇嘉 作者爲資深地産研究人士)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 更多>>
新闻聚合 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